中新社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劉育英)在全球互聯網治理結構發生變局之際,中國正在探索新的角色,推動全球網絡治理從單極向多極發展,但這個過程充滿了挑戰。
  2014年,美國宣佈放棄互聯網的管理權;中國成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執行主任李曉東看來,這兩個事件,無疑宣佈了2014年全球互聯網元年的到來。
  今年3月,美國政府宣佈,將放棄對國際互聯網名稱和編號分配公司(ICANN)的管理權,不過不會把這一權力移交給聯合國,而是移交給“全球利益攸關體”。
  ICANN是總部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非營利性國際組織,根據其與美國商務部簽署的合同,ICANN負責全球互聯網域名系統、根服務器系統、IP地址資源的協調、管理與分配。
  “ICANN的控制權掌握在美國手中,這對中國來說,肯定是一種潛在的風險”,北京郵電大學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曉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棱鏡門”事件給世界各國敲響了警鐘:美國主導的管理模式並不那麼可靠。
  “美國放棄管理權,對中國來說,意味著將有可能在互聯網資源分配等方面擁有更大的發言權,併在這一輪結構調整中獲得自己的利益,這對我們來說,是機遇”,李欲曉說。
  在此大背景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中國首次系統發出了自己的主張。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份訪問巴西時首次提出,“(國際社會)通過積極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
  如何看待中國提出的主張?李欲曉表示,中國以前從未在國際場合提出過這樣的理念,這次提出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首先闡明瞭中國參與全球網絡治理的負責任的態度,這與中國開啟大國外交新常態一脈相承;其次,這一原則使各國開展對話具有了同等基礎;最後,這一原則儘管是針對美國網絡霸權,但它是普適性、理性的,有利於中國團結朋友,開展對話。
  今年來,中國更加積極地利用中美互聯網論壇、中國-東盟網絡空間論壇等國際性平臺釋放自己的聲音。在烏鎮舉行的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中方提出“共建共享、互聯互通”主題,作出願承擔更多責任的姿態,這一姿態得到包括美國在內很多國家的認同,全球多位重量級嘉賓出席了這次大會。
  “中國正扭轉一味機械應對的被動局面,逐漸以攻為守,形成積極、自信、主動的全新態勢。”浙江傳媒學院互聯網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方興東表示。
  “不過仍應看到,我們面臨的巨大挑戰,甚至多於機遇”,李欲曉認為,中國擁有產業優勢、用戶優勢,但劣勢是在架構、規則、平臺方面,都還掌握在美國手裡,中國參與互聯網全球治理的經驗、基礎、實力依然薄弱,核心技術也依然受制於人。
  而且容易被誤解的是,“全球利益攸關體”指的並不僅是政府,還包括私營機構、民間團體、個人等。美國放手ICANN管理並不意味其他國家政府可以直接接手,將來接手ICANN的很有可能是非盈利組織。
  按照美國的說法,希望到2015年9月完成對互聯網管理權的移交,但目前“聯合國主導”的模式和“多利益攸關方管理”的模式都面對不同方面的擔憂和質疑,甚至聯合國對上述模式也有不同的聲音。實際上,全球互聯網治理結構調整留給中國的時間並不多。
  李欲曉認為,當務之急,中國應慎重考慮清楚自己的核心利益與核心目標,並積極使之落地。同時,積極推動政府、企業、個人在各種國際場合積極發聲、參與討論,增加中國的影響力。(完)  (原標題:全球互聯網治理格局生變 中國亮出大國姿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p15eppbo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